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乔安娜·柯尔 著 ,[美]布鲁斯·迪根 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2007、2008年蒲公英主要是以做平装书为主,2009、2010年开始涉足精装书,2010年做了《神奇校车》,增加了长销书的品类。2009年到2012年是蒲公英童书馆发展飞速提升的阶段,这期间她们的精品书和长销书越来越多。现在供销品有180多个品种,400多本书。单品效益不错,市场占比也很高。今年(2015)年底的销售额达到了1.8个亿,2016年2个亿的销售额应该没有问题。
从去年开始,蒲公英童书馆稍稍放缓了发展速度,不是因为没有书稿,而是她们在对2007年和2008年出的书做一些回顾,看看有的书通过修订和重做是否可以卖得更好。颜小鹂说,在做最初的版本时,由于对品质的把握不太到位,在印刷方面有些缺憾。“对产品需要回头看,然后再往上提升半个台阶,我觉得出版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一直往前冲我也不知道会冲到哪,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掉下是什么样子?反正我不着急。”
颜小鹂认为每年大量出新书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当初成立蒲公英童书馆,她的第一个想法是做自己认同的作品,做一个可以给读者带来持续效应的机构。颜小鹂指出,“首先我想要做的是长销书,长销就是一本书出来以后,它的生命周期长。那生命周期长的作品是靠什么来存活的?我觉得就是靠品质。”因此,在创业初期,蒲公英的发展方向是让一套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长。让童书的生命周期更长一点,成为经典,这是蒲公英追求的一个目标。2007年出版了30多个品种,到现在仍然在再版的有20多种。淘汰的产品很少,有的是版权被其他机构买走了,有的是主动淘汰的,但是大部分都留了下来。《斯凯瑞金色童书》和《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到现在已经9年多,成为了经典书目。和版权方签约也从一签5年变为8年、10年。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波】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 丹尼尔·米热林斯基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颜小鹂对儿童文学情有独钟,她告诉我们,蒲公英做的是一个大范围的童书题材,而不只是一个绘本出版机构。蒲公英现在最强的两块是科普和原创文学,2016年也在加大这两方面的发行量。同时,她们也在接触一些跨行业的元素,尝试一些变化,瞄准了几个跨界作者,其中有由影视界编剧转而做童书创作的人,蒲公英在以内容为主的同时,也会做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衍生产品,比如《野兽国》文具、讲故事的布偶等。在绘本馆用手偶去讲故事会更生动,真正喜欢这些东西的人会去购买。
蒲公英童书馆即将迎来十周年。谈到今后十年的规划,颜小鹂提出蒲公英童书馆会去尝试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可能会涉足儿童教育,包括绘本阅读的一些培训。这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战略,也是为了传播好书,但并不是主业,书稿内容本身仍然是公司的核心。
在蒲公英童书馆的推广方面,颜小鹂参与得并不是很多,她觉得应该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书的品质的把握上,在推广人和总编辑之间,她选择后者。她说“我基本上不出去,原因有两个:第一,我这个人好像不太喜欢凑热闹;第二,我确确实实想看稿,如果我在选题把控和品质把控上有松懈,带来的可能就是塌方似的后果。”
目前童书市场越来越热,专业童书机构蒸蒸日上,非童书出版机构也开始涉足,另外,通过新渠道做童书的体量也在日渐扩大。面对这些,颜小鹂坚持不做利益驱动者,而是以内容本身的品质驱动为先。她说,“我不是要去追求几十个亿的体量,我追求的是品质的留存。所以规模对我来说没有压力,我做一个亿也OK,退回到8000万也OK,我只做我自己。” 她说,“往往在规模或者效益的追迫下,出版人会失去自己对品质的一份坚守,去迎合市场。当迎合市场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慢半拍了。”
蒲公英童书馆的营销一般不去追热点,而是把营销的主体定为内容本身的价值传递。颜小鹂认为卖书是慢慢认同的过程,《地图》第一月只卖了4000多,第二个月8000,现在每月3万。好书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终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书好就不怕卖。想要书的销售平稳一些,有比较好的销量,得特别关注书的内容本身。蒲公英在图书编辑过程中会花很多的心思,《地图》编了六七个月,加审查的时间一共接近一年。五个人用一年的时间编一本书,去想每一个细节,去改每一个字。颜小鹂相信只要是认认真真做书,出来的作品只能是加分不会减分。在微博留言和当当的销售评论中,很多人不是针对某一本书去表扬,而是说只要是蒲公英的书他们就放心。颜小鹂觉得这种认可是蒲公英最大的收获。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莫里斯·桑达克 著
译者:宋珮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一个编二代的成长
对于自己现在所达到的成绩,颜小鹂首先感谢曾经的老师对她的帮助,那时候学习机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没有线上、线下培训,都是老编辑带着年轻编辑去见作者、开会、出差、编书,完全是师傅一手传帮带带出来的,所以她对带她入行的老师充满了感激。此外,也得益于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氛围。她父亲是位作家,母亲徐靖曾经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编辑,编辑出版过丁玲、冰心、巴金、萧军等作家们的作品。她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经常看见妈妈带一厚摞的书稿回家,看稿子看到凌晨。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长大,颜小鹂懂得编辑的辛苦,知道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必须去承受这种辛苦。她对书稿有一种近乎偏执的高品质要求,她看中的不是一本书卖了多少,而是它真正留下了什么,它要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它传递的核心观念、人性、善意以及文学本身都必须是有价值的。她记得母亲的一句话,不管市场如何,编辑的上帝是作者。这句话对她的影响很深,让她知道要怎么跟作者沟通,怎么发现作家的创作想法,如何参与进去跟作者一起交流。她认为编辑的上帝是作者,出版的上帝是读者。这也是她把工作重心放在把控蒲公英童书馆选题和品质上的原因所在,“蒲公英目前的生存状态和立足的地位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大体量地、整体地一版再版。”
颜小鹂说,“我这个人是蛮有童心的。只要一看到内容能读进去的儿童相关作品,我可以立马把自己变得小小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发现这里面有没有有趣的东西。这可能是我的一种天赋。”除此以外,她认为这和经验与训练有关,她会看有关儿童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
颜小鹂认为现在成人也不乏童心,她本人经常被一些好玩的东西吸引,她说自己英文不好,但会经常看英文绘本,“实际上小孩在看绘本的时候,就是看图的,你能把这个图看明白,然后通过图能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这肯定是好绘本。这是我评判的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她觉得至少她是能跟小孩在一个平行线上,去读一本书的这种人。
“最近我一直在讲《野兽国》,《野兽国》是以图取胜的一本书。我说如果把《野兽国》的字全部去掉,我们就看画,让一个孩子来讲这个画,你看他能不能讲得明白?我想80%还是能讲明白。大人就会理解这个词、那句话通不通,是不是这么一个故事,文字是不是表达通顺了。当时大人都不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小孩拿到以后就开始疯狂地喜欢?因为小孩看懂了图大人没读懂。”她提到2003年初来北京的时候,当时有一本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她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就给一个朋友看,朋友看后觉得没有逻辑,而朋友的五年级女儿看了以后却爱不释手,于是她发现成人的认知和孩子的认知不在一条线上,大人说不好没用,孩子说好就行。现在很多人只要谈到近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品,肯定要提到这本书。在困惑的时候想到它的某些片断,就会很豁然,这本书就有这种治愈的能力。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虹影 著,(英)切丽·登曼 绘
译者:尼克·史密斯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颜小鹂说,蒲公英童书馆也一直在积累的过程中。蒲公英童书馆发展的十年中,她自己也在成长,2007年的颜小鹂和2016年的颜小鹂差距是很大的。“我现在重新看那时候编的书,有些认知还是不成熟的,所以有的书也要拿来重新编辑。编辑是做到老学到老的行业,抱着这种心态学习成长是最好的,每天你都会感觉你自己不一样。”在做虹影的《奥当女孩》封面设计时,美编做了12个版本,她都觉得不甚满意。经过反复琢磨、多次调整最终做出了作者、编辑都满意的封面。她说:“有时候就是得这么用心地去琢磨,因为你已经有审美了,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哪怕是改动一毫米的距离,出来的效果也可能相差千里。审美加经验加用心,这种成长、成就感让我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去。” 以上内容转自百道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